李跟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慢火车”在高铁网四通八达的今天显得有点特殊。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慢火车”尽管慢而拥挤,也不那么干净,吵吵闹闹,逢站必停,还夹杂着各种复杂的气味。但对于部分山区的人们来说,“慢火车”承载着来自大山深处的梦想。
“慢火车”满载真情,彰显民生情怀。偏远又险峻的地理造就了部分山区出行的诸多不便,大量的新鲜蔬菜等农产品无法运出去变成真正的收入。铁路部门聚焦重大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铁路发展带来的成果和红利,通过拆掉桌椅和内部改造来方便村民免费携带新鲜蔬菜、家禽等,助力农户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去”,促进沿线农户增收致富。
“慢火车”服务有形,让旅客如沐春风。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每一个在外行走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温柔相待。高铁时代下,在满足新时代高速发展新需求的同时,铁路部门着眼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小细节,面对山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数十年不变的票价以及古老的“手撕车票”,不仅减少了深山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成本, 更为小众需求提供方便。“慢火车”票价虽低,但服务不打折。
“慢火车”润物无声,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在近期热播的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中,“慢火车”的身影备受广大网友关注。“我国仍保留着81对扶贫慢火车”的话题甚至冲上微博热搜。在高铁网“八纵八横”不断加密成型的当今,在很多山区、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依然还开行着很多每公里票价不到6分钱的普速“慢火车”,被老百姓誉为“卖菜列车”、“赶集车”和求医上学的“公交车”,加速着山区与城市的联系,使人们的出行路更加便利,为偏远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更好保障。
今天,“慢火车”不仅连接了山区沿线群众出行,“铁路+旅游”也成了不少地区推出的热门项目,依托 “慢火车”发展乡村游,不仅送出了山货,同时把更多游客“请进来”,增加以旅游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新功能,慢慢悠悠的“慢火车”,如今正在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高铁时代的高速度,无疑已成为驰骋新时代、全力奔小康的一个新引领,而“慢火车”的慢速度,用足够的耐心与诚心践行着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的信念,开往春天,开往更绚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