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成(都)自(贡)高铁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锦绣隧道在四川成都启动掘进,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锦绣号”在高铁建设中首次投用,为成自高铁全线早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铁路)
以破竹之势解决困难之忧。成自高铁锦绣隧道全长3655米,其中盾构隧道长2620米,地质以弱风化泥岩为主,且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穿越成都市锦江区和成华区,均为城市繁华地带,建构物和既有铁路分布密集,周边环境复杂。先后穿越9处城市主干道路、下穿7处铁路,穿越铁路群长度总计约800米,可见管线错综复杂,安全风险极高,是成自高铁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全线唯一的盾构施工段。同时,隧道“深浅不一”,最小覆土厚度不足8米,最大埋深达60米,长距离穿越泥岩地层。为应对覆土浅和沿线地面多建构物的复杂情况,为顺利实现“高铁进城”,建设方根据锦绣隧道建筑限界及轨面以上净空等技术要求,量身打造“锦绣号”大直径盾构机。如果采用传统爆破掘进方式开挖,掘进过程中对周边土体的扰动范围较大,将加大地面及周边建构筑物异常沉降的风险。相比传统掘进方式,“锦绣号”的使用合理而经济,施工安全而快速,不仅降低了建设成本,也提高了作业安全性,施工中没有噪音和扰动,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对城市的正常功能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效解决了复杂的地质环境带来的施工困难。
以破竹之势提升建设效率。“锦绣号”刀盘涂装为一只抱嫩竹的大熊猫,呆萌可爱、栩栩如生,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最萌大国重器”“功夫熊猫”。其开挖直径12.79米,总长135米,总重达3000吨,装机功率7500千瓦。全身由金属外壳包围,壳内装有整机及辅助设备,在钢壳体的掩护下进行土体开挖、土渣排运、整机推进和管片安装等全过程均可实现自动化作业,使隧道一次成型,平均每天可掘进9米。虽然造型憨萌,但工作效率却毫不逊色。其采用高承压能力的聚氨酯密封技术,可以应对隧道超大埋深带来的极高水土压力。其增设23个超前注浆孔、28个径向注入口,可加强预先对周围土体注浆加固,径向注入支撑介质,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确保地面建筑不受影响。在有力提升隧道的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度,为后续国内大直径铁路隧道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以破竹之势助推中国速度。成自高铁的建设,标志着成自宜高铁全线开工,是四川历史上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其建成通车后将彻底结束四川没有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历史,在四川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届时,旅客从成都坐上动车,将以350公里的时速直抵自贡,全程仅需40分钟左右。它还将与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宜宾段相连,形成全程时速350公里的成自宜高铁,线路全长约260公里。成都到宜宾的高铁车程最快将缩短到1小时内。同时,成自宜高铁将在宜宾接渝昆高铁,成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条高铁线全部建成后,成都至昆明将形成全程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网,旅客从成都出发至昆明,用时将由原来的6个多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很大幅度降低了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方便了两地旅客的沟通交流,带动了两省的经济快速发展。(陈尹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