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

资讯中心

旅游景点

快递网点

地名查询

江苏常州溧阳市别桥镇虞缪村

更新时间:2022-04-27

江苏常州溧阳市别桥镇虞缪村介绍,内容包括虞缪村电话区号、人口总数、地理位置、行政区划、邮编查询。
地名:虞缪村 隶属:别桥镇
行政代码:320481107 代码前6位:320481
长途区号:0519 邮政编码:213000
车牌号码:苏D 行政级别:村
  ——赵善坚
  说到别桥,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马家村,因为马家出过许多京官、进士,其中包括溧阳人家喻户晓的马一龙。也会想到前王村的王家,那也是一大家族,出过许多人才。但人们很少提及现已融入别桥集镇的虞缪村,其实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村庄,并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还是让我们轻轻地拂去昨日的尘封,踏着遗存的足迹去探寻村庄被岁月掩埋的历史吧。虞缪村最初的村名为虞家村。此村名虽然显得直白,但一语道出村庄的主体:这是虞家为主的村庄。
  溧阳虞氏大致可分为三支,一支在社渚的城桥村一带(《续老村纪事.城桥村》已有记叙),另一支在社渚的宜巷村一带,再一支就是在别桥的虞家村。这三支虞氏的始祖就是初唐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其实,在社渚城桥的这一支,虽然与社渚宜巷的虞氏在地域距离上很相近的,但从血缘的亲疏距离上,与别桥虞家更为相近。从谱系得知:虞世南下至十五世为虞肃,肃生太微、太宁、太熙、太冲、太易五子。五子皆在朝为官,三登进士,两受世赏,有“五桂联芳”之誉。社渚城桥村这一支是长子太微之后,别桥虞家村这一支是三子太熙之后。虞太熙居住丹徒,至十九世虞维(字敦素)由宋代绍兴年间从丹徒的黄沂坝迁居至甓溪。
  甓溪,就是现在的别桥。其村东面就是甓溪河(现在为丹溧金漕河),南面是由上兴埠流入长荡湖的北河,西面是马场里,北面紧贴金坛。当年甓溪河并不宽阔,上建有一桥,称之为甓桥。甓,古时指砖。甓桥,就是用砖砌成的桥。据村民虞志浩先生说,当时的甓桥十分简陋:两座桥墩是用砖块砌成的,上横着几块长条石作为桥板。
  自古以来,甓桥既是桥名又是地名,只是解放之后,为了书写方便,就把”甓”字改写成”别”字。也许是民间的约定俗成,“别桥”之名一直沿用至今,“甓桥”反倒淡出人们的视野。
  据《甓溪虞氏宗谱》所载,随同虞维来溧阳的还有其兄弟虞纯、虞繹两人,分居於诸史(泗)、李庄(已失考)。虞维官至宋宣议郎,更为赵宋郡王之郡驸。“淳化阁帖”在溧阳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淳化,宋太宗赵炅年号;阁,宋太宗藏书之阁;世称淳化阁。帖,名人书法之拓本。宋太宗集宋以前帝王、名臣、法家之法帖藏于淳化阁,故称淳化阁帖。
  当年,宋太宗曾将这部淳化阁帖刻在枣木板上,然后以拓本赐给王府亲族及文武大臣,盖取古帝王之待功臣赐土地、赐弓矢之意。
  虞氏后人、别桥镇文化站的虞志军先生,对甓桥的淳化阁帖作了多年考证和研究后得知:甓溪始祖虞维,授宣议郎之职后,娶宋赵氏郡王之女郡主为妻。郡主能文善诗,尤工书法,有钟王笔意。王府内外把她比作东晋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书法家卫铄。赵郡王府亦曾获赐淳化阁帖。赵郡王获此帖后,藏于内库,很少外传。郡主极爱书法,看到这阁帖自然十分欣喜,硬将法帖移至她的书房,并朝夕观摩临摹。到她出嫁时,父亲深知其钟爱此法帖,便将这件珍品作为妆奁,随郡主嫁来虞氏。故甓桥虞氏有此阁帖。
  由于战乱动荡,时至明朝,天下所藏淳化阁帖原拓本大都残损或散失。明神宗朱翊钧于万历43年(1615),下令将全国残存的淳化阁帖拓本送京会核审阅,重新摹刻上石。当时虞氏珍藏的拓本,保存完好,就将所藏拓本呈送肃王府,后经肃王审定并依此拓本勒刻于石。所刻之本称“肃藩本”或称“肃府本”,简称“肃本”。遗憾的是原拓本没能归还,仅送还石刻一套。此即甓桥虞氏保存至今的淳化阁帖石刻。
  淳化阁帖石刻不仅是虞氏家族的骄傲,也是虞氏家族的一大财富,历代子孙都以“族中之宝”视之。时至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暴发,战事频起,虞氏族人为确保此淳化阁帖的安全,便将石刻分散至族中望户妥善保管。待到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虞氏族人收缴其石刻时,发现族人能安然返回村庄者十不四五,石刻亦严重损失,十去其一。现存的计一百一十八块石刻,完好无损的仅有四十七块,破损达七十一块。所幸的是其中梁武帝、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张旭等大书法家的手迹,仍清晰可睹。
  其后,虞氏族人将所存的阁帖石刻砌在虞氏大祠堂“庆远堂”的西厢房内。石刻分六层,分别镶于三面墙壁上,藉以永存。
  在“0”十年-时期,淳化阁帖又几因“破四旧”而险遭破坏,幸好虞氏族人将石刻粉上石灰,并把屋内堆满杂物,方使之又逃过一劫。
  直至1981年,方将房中杂物清理出屋,同时把原先粉上的石灰洗刷干净,从此历经多年沧桑的阁帖碑刻恢复了昔日容颜,露出了绝世的艺术气息,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部淳化阁帖,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承载着历史的沧桑。
  从当年的虞家村改名为虞缪村,其中却隐藏着难以解开的谜团。从虞维为郡驸直到宋代末年,这是甓溪虞氏的全盛时期。据虞志浩先生说,当时虞家每年上缴皇粮在万石以上(按照四亩田交一石计算),可见虞家至少有田万亩以上。可是到了明朝洪武年间,虞家招来杀身之祸,被满门抄斩,虞家从荣耀的巅峰突然被抛到悲惨的谷底。据族谱所载:“罪至封藉,而片瓦双椽无非官有,家室逃窜矣,坟墓坵墟矣,园村荒芜矣”。
  究竟祸起何处?至今众说纷纭。有说是祸起-,有说是祸起家族与陈友谅有关,有说是家族富贵,树大招风。虞志浩先生认为这与明朝初期郭桓经济案有关。经查证,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或、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亨等通同舞弊,吞盗官粮。明太祖令审刑司拷讯,发现除侵吞宝钞金银外,仅-税粮及鱼盐等即折米二千四百余万石。冤案一出,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供词牵连各布政使司官吏,系狱拟罪者数万人。此案令核赃株连之人遍天下,中产以上民家被抄杀者不计其数。虞家在当时应该是有钱有势的大户,很可能就是在这案件中深受牵联而噩运当头。
  噩运之后的虞家是一片萧瑟,家破人亡。从家谱中可以发现,在洪武十八年之后的一段时间,谱上有四十位男子再没有后人,很可能都是命丧其案。
  还有些幸存者逃往他乡以求活命。下面这则背井离乡的故事也许是对那些幸存者最好的诠释。抄斩之日,两个年仅十多岁的兄弟虞祖澄、虞祖清怆惶中乘一叶小舟划进长荡湖,藏身芦苇滩。母亲徐氏被吓在死途中,兄弟俩绝望的哭声惊动了金坛汤庄的一位姓赵绅士。这位绅士原先家住湟里,因躲避仇人暂住汤庄。赵氏绅士为两兄弟卖了墓地为其安葬了母亲。其后,老大为母亲守墓,没离开此地。多年之后,此地就有徐墓墩村。三年之后,小弟虞祖清随赵氏回到湟里,并做了上门女婿。如今湟里镇一族的虞氏就是其后。
  大难之后的虞家虽在永乐年间得到赦免,但已元气大伤,族中少有人出。直到明万历四十年才有虞国儒考中举人,后任永丰知县,但不知何故,刚满一年,就“离职返乡,悠游林泉。”虞国儒长于文辞,工与书画,县中碑碣许多出自其笔,也曾修纂县志。著有《朗斋稿》流传于世。
  由虞家村改称为虞缪村,也许就是在虞氏遭受罹难,庄园一片荒芜之后。虽是一字之差,却显示着一个家族的衰落与另一家族的兴盛。缪氏在村中日益发达起来,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曾有“父子两进士”的美誉。
  缪氏老人缪腊春说,缪氏的先祖缪童,宋代时南迁到溧阳,其后裔先到前马里、洙汤,后又散到绸缪、甓桥等地。缪氏十六世孙缪樗及其子缪希亮就是从虞缪村踏上进士之路的。在县城知府行馆左侧曾为缪樗父子立有进士坊。
  缪樗,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陕西道御史。他忠于职守、敢于直言,曾-太监蒋琮、汪直等人,后朝廷严惩了蒋琮,但同时也将缪樗贬到莒州作判官。其子缪希亮虽在嘉靖八年中进士,但他与父亲不同之处在于,不求功名、无心仕官。进士及第后,他不参加廷对就回到家乡,为母亲养老送终,终身不仕。马一龙私谥他为“贞孝先生”,尚书刘麟在他的墓碑上题刻为“皇明第一高士”。
  缪樗在乡里是有名的大先生,也是马一龙的老师。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他们师生之间的一段佳话。说是马一龙每到奉年过节,常不送礼与老师,缪樗先生不肯明说,于是就出一上联给马一龙。“竹虽无心,碰节怎能空过”。马一龙知晓老师出题之意,旋即对出下联:“藕本有孔,断丝偏要长拖”。缪樗先生只能拈须而笑。
  虞缪两族在村里各有自己的祠堂。缪氏公堂为三进三间,是选用分珍贵的楠木建造的。也许正是因为用料讲究,在太平天国时期被太平军看中,竟被拆到南京做了王府,只剩下祠堂的匾额,最后送到上沛的缪氏祠堂之中。
  虞氏的祠堂“庆远堂”,分为三进五间,进深达四十一米。堂中高悬“五桂联芳”,“九龙驰誉”等匾额。与缪氏祠堂一样,都没能逃过战火的劫难,不同的是“庆远堂”不是被拆走而是被太平军烧毁的。虞氏族人于光绪年间(1876)重新建造之后,又遭日本鬼子焚毁,劫后余生的只有前面的东厢房和最后面一进的房屋。之后祠堂再没能修复,直到解放后给国家做了粮库。1989年被拆。
  村庄的西面是广惠庵,始建于宋代,明嘉靖三十一年(1603)重修之时,马一龙进士曾为之写下《重修广惠庵碑记》,刻在高2.47米,宽1.1米的石碑之上。此庵在近代又遭战火焚毁,后改为广惠寺,建有二进六间。之所以笔提此寺,是因为寺内曾发生过极为悲残的一幕。
  1938年,虞志浩的父亲等村民在甓桥街上喝茶,忽听得东边人叫喊,说日本人来了!于是众人就向西边逃遁,其父亲的表弟在逃跑中被子弹击中倒地。没能逃脱的人都被押到广惠寺中。其时寺中有一塑匠(泥塑工匠),眼见众多人被日本兵关在寺中难以脱身,情急之下,抢起大锤在寺院的墙壁上砸开一洞,想从洞中逃命,谁知刚出洞口就被鬼子打死。凶残的鬼子把寺庙里的五个和尚押到天井,要他们交出新四军,并当场把五个和尚还有两位村民枪杀了。原来是前一天的晚上,有一小队的鬼子在别桥浴室洗澡,村民虞荣得知此情况后,就联系后周的大刀会晚上来杀鬼子。只可惜是鬼子没被杀成,樊庄的王良斌却被鬼子打死。
  民间大刀奋勇杀敌,勇气可嘉,但必竟势单力薄。-军在这里倒是打过几仗,而且战绩不错。1939年2月2日,驻金坛的日军经过后周来偷袭甓桥集镇。当时在村西边的观音堂内,驻有-33旅一个班,这天深夜被日军所袭,六名-战士全被刺死。2月7日夜间,日军兵分三路又来偷袭,这次驻守的是-67师下属的第四连,连长是陈炳南。得知日军偷袭行动后,陈连长严阵以待,兵分三路,实施狙击。战斗在集镇与马家村之间打响,由于指挥得当,士兵英勇,最终日军带回40多名尸体逃回金坛,-仅阵亡士兵一名,伤二名。这是一次十分漂亮的战斗。同年8月10日,日军700多人,携炮10余门,由水陆三路进犯别桥,-63师187团与日寇开展了激烈的战斗,战至当晚10时,日军才能突围,北窜金坛。此战击毙日军约200多名,63师也付出较重的代价,伤亡几十名,其中有包括一副营长。
  今天的虞缪村成为别桥集镇的一部分,处处充盈着小城镇的美丽和现代商业气息。甓溪河扩展为阔宽的丹金溧槽河;古老的甓桥早已被彩虹般钢铁水泥大桥所替代;广惠寺改建为别桥中心小学,那块马一龙提写的《重修广惠庵碑记》的石碑,被精心收藏在学校廊道中;珍贵的淳化阁帖石刻现已保护性地收藏在溧阳市文物局。据虞志浩先生说,现在村西边原别桥医院的地块,现已拆出一块空地,并在此建造“淳化阁贴展馆”。展馆建成后,淳化阁帖石刻不仅回归“娘家”重放异彩,而且让世人更好地欣赏其悠久的文物价值和深厚的艺术价值。